武汉博物馆,西距汉口火车站300米。总建筑面积为17834平方米,共有3楼。展览《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和《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紧紧围绕“再现武汉历史、讲述武汉故事”的思路,把城市历史文脉与展览紧密联系,为观众呈现武汉独特的城市发展史和文化史,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做到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武汉博物馆截至2016年,该博物馆共有藏品10万余件,涉及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竹木牙雕、珐琅器、印章等众多种类。
出土于商代盘龙城遗址中的兽面纹十字孔青铜尊,以其端庄典雅的造型,神秘奇谲的兽面纹饰,向人们静静地述说着武汉肇始之初的社会文化和风貌。
创作于明代的《江汉揽胜图》,画面中巍巍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对峙,江面上千帆竞发,两岸屋舍鳞次栉比,城墙逶迤如龙,为人们完整地描绘了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武汉三镇的景观风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代文物珍藏陈列:
一楼第一展厅,常设展览,汇集了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玉器、竹木牙雕、砚台、印章、鼻烟壶及珐琅等。该展览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晶莹温润的玉器、清新工巧的竹木牙雕、朴实精细的砚台、跌宕多姿的印章艺术、精巧秀逸的鼻烟壶、瑰丽斑斓的珐琅等。或古朴浑然,或灵巧莹润,或寓意深远,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华大地灿若珠贝的历代文物精品风采。
如出土于武汉蔡甸区永安竹林嘴出的商凤纹铜方罍,是研究武汉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东汉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其铭文被鉴定为在西晋时就失传的鲁诗,在亡佚了一千七百多年以后重新被发现,尤显珍贵;明代白玉镂雕花鸟纹寿字插屏图案精美,纤丽繁华;清代竹雕东山报捷香筒构思巧妙,刀法娴熟;还有集雕刻、书法、绘画诸艺术于一体,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珍爱的砚台艺术;小不过盈寸、重不过数两等等。珍品荟萃,光彩夺目
古代陶瓷艺术陈列:
集中展示了武汉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展出文物100余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别的陶瓷器琳琅满目。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源远流长的陶器艺术、莹润如玉的单色釉瓷、五彩缤纷的彩瓷艺术、清新幽靓的青花瓷艺术、元青花四爱梅瓶特展。
如一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将历史拉回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唐代厚葬之风的产物——唐三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低温釉陶,显示出繁荣的盛唐气象。宋湖泗窑青白瓜棱执壶,出土于武昌县湖泗窑遗址,该窑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期以来宋瓷研究中“湖北无瓷窑”的空白;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极为罕见;还有造型独特的黄釉鸡冠壶、别具特色的木叶纹碗、生动传神的粉彩鸡缸杯等等。
“暗香浮动——元青花四爱梅瓶特展”为全新展览,突破以往对“元青花四爱梅瓶”的单纯展示,注重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以最新的研究成果解读藏品,亮点纷呈,精彩展现。
武汉古代历史陈列:
二楼第一、二展厅,以武汉地区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为基石,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武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形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展览由江汉曙光、商风楚韵、军事要津、水陆双城、九省通衢等五个部分组成。
通过500余件馆藏文物的展示,加上真实的场景复原、清晰地展现了武汉地区从史前时期的蒙昧原始逐步发展成为明清时期繁荣的商贸城市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武汉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
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
三楼,分为1个序厅、3个展厅,展览以科学严谨、运用浮雕、仿真硅胶雕像、油画等设计元素,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武汉近现代历史空间氛围。展览由江汉潮起、华中都会、浴火重生等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江汉潮起”以汉口开埠、张之洞督鄂、辛亥武昌首义为展览主线,展出文物100余件,复原了汉口江滩街景、武昌首义场景。
第二部分“华中都会”突出表现大革命中心武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20世纪30年代的市政建设、社会文化风俗等,展出文物200余件,复原了汉口江汉路至六渡桥商业街道(部分)。
第三部分“浴火重生”着重表现抗战时期的武汉保卫战、武汉解放、人民政权诞生等内容,展出文物100余件,复原了波澜壮阔的武汉抗战、武汉解放场景。
武汉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