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养心殿作为皇帝的临时寝宫,室内没有间隔。雍正时期,搭建了仙楼,室内分为上下两层、前后两部,空间分隔复杂。乾隆时期,又对室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拆除了仙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空间格局。道光时期,彻底改变了乾嘉时期的格局,拆除了仙楼,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养心殿。咸丰时期,为了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需要,对养心殿进行了几次改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米,进深3间,通进深12米。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
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正殿保留了明代嘉靖年间至清代末期多种类型的彩画遗迹,其中正殿东暖阁后檐东西明瓦窗罩和梅坞西窗罩绘制了海墁彩画,与整体区域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风格迥异。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现为宫廷原状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