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在历史上历经多次火灾和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建。太和殿面宽11间,进深5间,长64米,宽37.2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故宫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太和殿的装饰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用(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用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中,屋脊兽排列最多的是太和殿上的装饰。太和殿的装饰上共有10个屋脊兽,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并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鸱吻的式样大小有等级之分,有的是一块陶砖拼成的,有的是五块陶砖拼成的。太和殿顶的鸱吻就是由13块陶砖拼合组装成的,高3.4米,厚32厘米,重4.3吨。
龙门宝匣
2007年9月5日上午,太和殿正脊合龙,宝匣被郑重放回正脊正中的“龙门”位置。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都有宝匣,它们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内作为“镇物”。传统上,在安放宝匣时要举行相应的仪式,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宝匣为铜质、锡质或木质,一般内放经卷,金钱,金、银、铜、铁、锡五种元宝,五色宝石,五色缎,五色丝线,五香,五药和五谷。
皇帝宝座
太和殿大殿中央金柱之间,高台之上安放着宝座一一龙椅(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它髹(音同“休”)饰金漆云龙纹,是紫禁城里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皇帝宝座。它于明朝嘉靖年间打造而成,每一层都装饰着祥龙纹样,椅圈上盘绕着十三条金龙,椅背正中立着一条正龙。椅子看上是金色,但并不是黄金做的,而是通过髹木为金的工艺打造而成。将黄金在特质的胶水中研磨之后去胶晾干成为金粉再用丝棉拂扫到上了胶的木制龙椅上最后罩上一层透明的漆形成黄金打造的效果。 宝座是专家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里发现的。1963年,文物专家对宝座进行了修复。
金砖墁地
紫禁城太和殿中大部分的地面都是金砖墁地,这里的金砖并不是指黄金,而是用苏州太湖的澄浆泥,也就是一种过滤后除了杂质,沉淀下来极为细腻的泥,作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地砖。这种地砖,从挑选原料到制作完成,再经过严格筛选,运到北京,最后铺在宫殿里,至少要花费两年多时间,价格与黄金不相上下,故名为金砖墁地;还有一种说法是此砖原名“京砖”,由于发音相似,再加上叩击有金石之声,便被叫做金砖。
蟠龙金柱
龙椅两侧共有六根使用特殊工艺、雕刻着金色蟠龙的柱子,全名为“沥粉贴金江山万代升转蟠龙柱”。
“建极绥猷”匾
太和殿九龙金漆宝座经多人回忆、查找,匾、联却始终没有发现。故宫宫廷原状陈列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复制太和殿匾联的工作一经提出,立刻得到院领导的支持。在院里的统筹下,宫廷部、古建部、文保科技部、工程管理处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研究,依照清宫所存《清朝皇室写真》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复制“建极绥猷”匾(2.8米×6.8米)及“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联一对(7.5米×1米),并于2002年9月18日“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