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庙,约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清同治元年(1862)期间落成,是香港受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最早兴建的中式庙宇之一。是一座庙宇组群,由文武庙、列圣宫和公所三幢建筑物组成,三幢建筑物以两条小巷分隔。文武庙主要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圣宫则用作供奉诸神列圣等。
文武庙,饰有石湾陶塑、花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画,尽显昔日工匠的精湛技艺。庙宇有兩种山墙,即文武庙的弧形山墙和列圣宫与公所的三角山墙。文武庙的石湾陶脊于1893年建造,当中的陶塑展现粤剧戏台的场景,造工精细。在屋脊上面的部分,中央饰有一颗宝珠,兩端有一对鳌鱼。有趣的是,文武庙和公所的墀头均饰以砖雕,而列圣宫的墀头则以石湾陶塑为装饰。
文武庙还有其他一些特色和文化活动。游客可以观赏青龙偃月刀,这是关羽的兵器,据说上面凝结着龙血。还可以尝试武庙的算命机,体验古老的占卜文化。如果是坐船到达,游客还可以从码头攀登366级台阶到文武庙,每一级代表一天,俗称“走一年”。
作为中西区文物径–上环线的其中一站,文武庙更是本港的热门旅游胜地之一。现时,东华三院董事局每年也会按照传统,于文武庙举行隆重的秋祭仪式,酬谢文武二帝,同时为本港市民祈福。
文昌帝
诞日:农历二月初三。(又称文帝),生于晉朝公元287年。据说他掌管着教育事务和政府官员的升迁。在元代,一位皇帝授予他「文帝」的谥号。看他手持一枝巨型大笔,象征着他掌控着功名和官禄的权力。现在,仍有很多善信,大多数是学生,来这里摸一摸笔,他们相信通过诚心祈求能考得好成绩。 每年文武庙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酬神祈福祭典「文昌启智礼」,并进行功德科仪,以燃点「文昌四宝灯」及开启「青云路」,让有缘善信工作如意,步步高升;莘莘学子聪明勤奋,学业有成。
关圣帝君
诞日:农历六月二十四。关羽,关云长,人称关公。他生于公元160年,三国时期。因为他的英勇善战,他成了忠诚正直的象征。明朝一位皇帝授予关羽武帝称号,评价他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神威,护国保民精诚诩赞宣德关圣帝君。他的神像手持宝刀,象征着他高超的武艺。现在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商业活动,中国人仍十分注重忠诚和正直的品格。
包公
诞日:农历六月初六。(999-1062),字希仁,芦洲合肥人(今安徽省合肥市),为北宋名臣包拯。包公以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破解种种冤案,故有「包青天」之外号。相传,包公去世后,化身为阎罗王,第一殿原属包公管理,但因经常出现冤案,尽释冤魂返回阳间,扰乱十殿秩序,才被玉皇大帝眨至镇守第五殿,成为十殿阎罗王中的第五天子。
城隍
诞日:农历五月十一、七月廿四。城即指城墙,隍即指护城河,亦是保护城市的神。三国时代,古人供奉城隍以求神保护城池。而唐宋时期,城隍神开始多功能化,人们向城隍祈晴祷雨,祈禠禳灾,驱鬼避邪等,祟拜之风气逐渐流行。于明代时期,更盛行于世,明太祖朱元璋按国家官僚系统划分城隍制度,由皇上所敕封之各级城隍负责监管阴间的大小二事,以鉴察善恶,驱除恶鬼。现今,城隍仍为彰善惩恶之神祇,掌管阴阳两域,承担分办是非,斥责恶行之重任。
功能
开放时间: 上午八时正至下午六时正,初一、十五及诞期则为上午七时正至下午六时正。
诞庆节日
文昌帝﹝农历二月初三﹞
关帝诞﹝农历六月廿四﹞
包公诞﹝农历六月初六﹞
城隍诞﹝农历五月十一、七月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