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和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占地面积庞大,地势高亢、地形开阔,十分雄伟壮观。陵区整体坐西朝东,以东西向神道为主轴,拥有高大封土的帝陵居于西部的核心位置,皇后陵、建筑遗址、陪葬坑等众多次级遗迹四角拱卫,陵园东大门外整齐分布着大量陪葬墓,陪葬墓区东面黄土崖下为西汉时期依托陵墓而建设的城镇——阳陵邑的遗址。
帝陵:阳陵陵园东西长近6千米,南北宽1至3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阳陵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陵园为正方形,边长410米,四边中央各有一门,均距帝陵封土110米。封土上外围放射状态分布着从葬坑,帝陵81条。帝陵外藏坑是帝陵最重要陪葬部分,每条陪葬坑道都是东西方向的长方形坑穴,深度三米,宽度2.4米。葬坑都是木制坑体,六面都由俑木板隔开,最上层木板上还铺有芦席,芦席之上回填3.5米高夯打的填土。
后陵:孝景王皇后陵位于帝陵东北,距帝陵450米处,与景帝陵遥相呼应。西汉时,帝、后合葬实行“同茔不同穴”的制度,即皇帝和皇后虽葬于同一茔域,但各起一座陵园。后陵与帝陵形制相同,高约25.5米,封土形制为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封土上外围放射状态分布着28条从葬坑。
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东南,是中国发掘清理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陵园祭祀建筑基址。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遗址平面为“回”字形内外两层,总面积约67000平方米。罗经石是建筑中心的一大柱础石,该核心柱石边长近两米,其上所立柱子直径有1.4米,高度难以想像。基址每边有14个柱坑,坑内保存有柱础石,56根回廊柱与核心柱共同撑起“长安城内就能历历在目”的阳陵高台建筑。整个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大。
博物馆
在汉阳陵的北区设有“地下博物馆”和“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地下博物馆使用玻璃幕墙和玻璃通道,将游客和文物完全分隔在两个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中。一个个陶俑和瓦罐,各种造型的陶俑,有士兵俑、歌舞俑、宫女俑、动物俑,生活器皿、车马具等。在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内,游客可以看到目前规模最大的“阙门遗址”,这里有两千多年前的柱础石,黄土墙上保留着当时的楼梯、砖瓦。加上四周的昏黄灯光,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穿越感。还能观看到滚动播放的“幻影成像”节目中演绎了当年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
南阙门
是帝陵陵城四门中的南门,也叫朱雀门,由两组对称相连的“三出阙”建筑组成,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帝陵陵阙建筑遗址。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外观是一座仿汉式阙门建筑,既完整地保护了现存的遗址,又将汉代帝王才可享用的三出阙高台建筑雄伟高大的风貌展现给游客;同时,在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丰富的图片资料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阙楼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
考古陈列馆
陵园的南区有考古陈列馆中主要陈列了从陪葬坑、墓中发掘出土的文物。青铜兵器,矛、剑、箭等,钱币、陶制罐、铜镜、陶俑,有骑兵、武士、侍从等,最有特色的是一部分女性骑兵俑,其中有些女兵五官比较独特,颧骨突出,眼角上翘,有人认为这是汉朝军队中的少数民族女士兵。
宗庙遗址
(即“德阳宫”遗址)是阳陵陵园中极为重要的建筑遗迹,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平面为“回”字形双回廊结构,形制规整,规模宏大,可与当年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媲美,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帝陵陵庙建筑遗址。在保护和展示手法上,采用了将遗址局部复原水平上移、大面积进行绿化的方式,使游客既能领略到西汉宗庙建筑的恢宏气势,又可使这一珍贵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