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气势雄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这座古建筑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抒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历代还有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文人墨客来到这里留下了很多佳作。
岳阳楼:
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楼顶形式也非常独特,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这种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形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很独特的。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岳阳楼内;
一楼悬挂着《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
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
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醉亭:
岳阳楼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仙梅亭相对应,因传说中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占地面积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顶歇山式建筑,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挂有吕洞宾卧像。
仙梅亭 :
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积 44 平方米,高 7 米。上盖绿色琉璃瓦,状如出水绿荷。
怀甫亭:
位于临湖的五平台,怀甫亭坐南朝北,为方形小亭,占地仅40平方米,高7米,整个亭子由四根浇灌的水泥柱支撑,四周环以栏杆。亭子上部为纯木结构,翅首脊饰精美,藻井彩绘鲜艳。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 1962年为纪念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公布其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于岳阳楼下临湖平台南侧建亭以记。
铁枷:
位于点将台10米处,长2.8米,厚0.42米,重约七千余斤,两端呈燕尾形,其铸造年代与用途失考。据北宋《岳阳风土记》记载:“江岸沙渍中,有冶铁数枚,俗谓铁枷,重千斤,古人铸铁如燕尾相向,中游大窍,径尺许,不知何用也。”铁枷铸于何时,至今没有定论,但《岳阳风土记》将其作为“古迹”来记载,说明它至少已存在千年以上了。关于铁枷的用途也使争议颇多,有“镇江”说、“御敌”说、“琐船”说等,使其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自古以来,岳阳楼因其悠久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有盛誉。